11月2日,我校职业指导师协会会员发展论坛圆满举行。本次论坛由浙江财经大学人力资源产业学院指导,浙江财经大学HR经理俱乐部主办,浙江财经大学(校友)职业指导师协会承办。
我院执行院长吴道友教授、汪高公益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汉聪博士,职业指导师协会会员等近60人线下参加了本次会员发展活动。
一、主题报告
陈汉聪博士聚焦家庭教育领域,针对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如何自处、如何达成自洽的问题,提出了“成长同步”理念。他建议父母通过持续学习与自我反思,与孩子共同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亲子间的双向滋养。

杨文超博士以六次职业变革为切入点,对当前职业生态的演变与改革趋势展开了深入且全面的剖析。他运用清晰的逻辑框架,为观众解读了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个体应如何实现职业转型升级。

黄会老师从心理资本增值的内涵切入,指出职业指导师的核心工作在于精准“诊断”服务对象的职业困惑。通过深度剖析服务对象的个人特质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找出其职业发展中的瓶颈并制定改进方案,助力服务对象实现从“职业迷茫”到“主动规划”的蜕变。

二、赠书仪式
活动上举行了杭州市萧山区汪高公益中心向我校人力资源产业学院赠书仪式。汪高公益中心为我院捐赠了50本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陈汉聪博士著的《学习型父母日课》。

三、顾问聘任仪式
论坛上还举行了职业指导师协会顾问聘任仪式,聘任了杭州市萧山区汪高公益中心创始人汪建刚,北京海之莲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林仕锟等8位老师担任我校职业指导师协会顾问,由我院执行院长吴道友教授为其颁发聘书。


四、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上,五位嘉宾围绕《面对AI对工作的替代与职业的重构,打工人应如何科学对待》这一主题,从多维度展开了深入探讨。
嘉宾们分享,打工人既需要掌握个体应对策略,如主动进行技能迭代、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也需关注社会支持体系与职业意义层面的变革。通过构建“技术适应—能力升级—价值重构”的逻辑链条,帮助打工人全面理解AI时代的职业发展趋势,并找到科学可行的行动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