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交流 >> (校友)职业指导师协会 >> 正文
《人生是旷野 用系统思维绘制职业地图》协会第二期线下公益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9-15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交流活动:

2025年9月14日,浙江财经大学职业指导师协会成功举办了一场以“人生是旷野 用系统思维绘制职业地图”为主题的线下公益活动,旨在帮助从业者打破传统职业规划的束缚,以更加开放和系统的视角规划职业生涯。本次活动由协会副秘书长姜德琥老师担任主讲人,吸引了众多对职业规划感到迷茫的协会会员和大学生参与。

一、旷野思维——打破轨道,拥抱变化

讲座伊始,姜老师便指出传统职业规划往往强调线性发展路径,如固定晋升阶梯或行业垂直深耕,但这种轨道思维忽略了个人兴趣、跨领域机会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的动态性。他提出,将职业视为开放系统,允许探索非线性路径,更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即“旷野思维”。旷野思维鼓励适度冒险,通过试错积累经验,将失败转化为迭代机会,同时强调个人品牌建设、跨行业人脉网络及可迁移技能的积累。

二、系统思维——兴趣、能力的深度剖析

在系统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部分,姜老师详细讲解了如何拆解职业要素,包括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他鼓励从业者和学生们描述自己的职业兴趣,展现内在驱动力;列举具体技能或成就来证明专业能力;并通过与企业文化的对比,进一步明确价值取向。此外,姜老师还引入了九屏幕法,通过分析子系统、系统和超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职业发展的宏观与微观环境。

三、三轴联动——能力升级,机会捕捉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姜老师提出了三轴联动决策机制。这一机制包括能力升级轴、时间-空间交叉的机会窗口捕捉以及空间-系统交叉的资源网络构建。他强调,通过动态调整能力提升路径、预判行业周期、利用地域价值差、管理信息网络密度以及构建跨行业人脉网络,参与活动的协会会员和大学生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态,实现职业价值的最大化。

四、职业地图绘制——动态调整                       

活动的高潮部分在于职业地图的绘制。姜老师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SWOT分析等经典模型,为参与活动的协会会员和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职业定位框架。通过生涯四象限分析法,他将职业选择划分为四个逻辑象限,帮助大家突破单一维度思考局限,制定出既符合个人兴趣和能力,又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发展路径。同时,他强调职业路径需随个人成长和市场变化持续调整,鼓励大家保持开放心态,勇于试错和验证。

交流活动:

此次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参与的协会会员和大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姜老师的精彩讲解,他们对职业规划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将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职业挑战。浙江财经大学职业指导师协会也将继续举办更多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活动,为广大从业者和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版权所有©浙江财经大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    电话:0571-87557012    邮编:310018

ICP备案号:浙ICP备05014573号-1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5号